![]() |
||
|
||
返回首页 | ||
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喜迎成立三十周年 | ||
在清华大学喜迎99周年华诞之际,清华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也迎来了成立三十周年庆典。2010年4月25日上午,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舜德楼401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与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全程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此外,会议还包括兄弟院校代表发言、系主任报告、校友报告等环节。
校院领导致辞:清华大学文科恢复发展方面的一面旗帜 各方来宾与学生、校友陆续签到入场后,大会主持人,清华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吴贵生宣布会议开始。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体与会者起立合唱,大会在热闹而不失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合唱国歌 谢维和副校长首先发表讲话,代表清华大学对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三十年来的累累成果表示祝贺,对辛勤耕耘的教授队伍和关心支持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谢维和校长回顾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史,高度评价了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的作用与地位。他说,改革开放之初,清华大学就确立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发展思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建与完善过程中,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和整个清华经管学院始终走在发展前列,在很多指标上保持领先,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是清华大学文科恢复发展方面的一面旗帜。 谢维和副校长讲话 接下来,钱颖一院长对技术经济与管理系表示祝贺。他说,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始终保持优良传统,教授能够静心研究、沉稳治学,同时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树立了一定国际影响,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在清华经管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钱颖一院长也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希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系能够以三十周年纪念为契机,认真总结、深入思考,保持十年上一个台阶的优良传统,总结下一个十年再上台阶的思路。他回顾了近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体验和感想,希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在规划下个十年时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好自身的创新与创业,并就这一期望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以创新创业学术宗师、经济学家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思想作为学术思想重要渊源;第二,在创新与创业二者的融合上下工夫,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第三,背靠清华大学强大的理科工科,依傍清华科技园,还有新成立的启迪创新研究院,更好地利用资源,进一步用更新的方式融合管理与工程。 钱颖一院长(右)代表学院接受李廉水校友赠送的礼物 兄弟院校的祝福: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未来大有可为 随后,同样是技术经济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点的兄弟院校代表,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发表讲话,送上他作为学界同行的祝贺。他说,三十而立,作为国内技经界旗手的清华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已经进入而立之年。张宗益副校长回顾了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乃至整个清华经管学院与重庆大学之间在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学术合作、学院关系等方面延续数代的渊源与友谊。他表示,三十年中,重庆大学通过与清华经管学院的交流受益良多,进而为国家输送人才、做出贡献。放眼未来,张宗益副校长说,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目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创新,依靠科技,而科技创新和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的学科基础几乎完全吻合。他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未来大有可为。 系主任报告:辉煌的三十年与任重道远的未来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助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建教授借庆祝大会之机,就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报告总结。他说,回顾三十年,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设备更新研究到企业技术改造研究,从技术创新研究到创业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系铸成一条创新之路,实现了学科发展的三次跨越,那就是:八十年代从零起步,实现学科地位的确立;九十年代开始对技术创新领域的开拓;以及新世纪以来从创新到创业的拓展。 高建教授还表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在创造学术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一方面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了三个优良传统:把知识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放在学科发展的首位;始终坚持在学科发展上的创新,未雨绸缪地进行研究方向调整;始终重视学科发展的长远目标,强调创造新知识。这些传统都是学科发展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言传身教中体现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也始终感染着学生,成为他们一生的资本和事业成功的基石。 最后,高建教授对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说,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以创造学术新知,培养栋梁之才,成为世界一流创新与创业研究与教育力量为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不断奋斗创新。 校友感言:母亲的生日 在庆祝大会的最后,四位杰出的校友代表分别发表讲话,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体会与经验,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和对未来学子的期望。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经博1994)、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经博199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廉水(经博1996)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经1982,经博1998)。 校友代表们各自回顾了自己在校学习的经历,以及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刘士余副行长分享了自己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经历,以及在金融机构管理中的经验;熊志军主席分享了参与国企改革的感想与他对改革现状的看法;李廉水校长与张健华局长分别回忆了在清华的知识学习与其他收获对个人发展的助益。 校友们不约而同地抒发了对清华经管学院与清华大学的深厚感情与依恋。刘士余副行长说,这次回校是来祝贺“母亲的生日”。他说,清华大学不仅传授学问和做人的原则与道理,更代表着一种远离世俗嘈杂的沉稳精神。“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包括人生一些苦闷的事,不论凛凛寒风之中,还是炎炎夏日之夜,我都会到校园里走一走。……这么多年以来,母校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定力,一种心境。”李廉水校长也表示,每次回清华都仿佛一次洗礼。 校友们还提出了对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以及在校学子们的期望。刘士余副行长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更多有科学的发展观念的决策参与者。熊志军主席说,人生有很多选择,但从大方面看只有两类:一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过舒适的生活。这两种选择不分高下。但为了不愧对清华大学的培养和文化哺育,还是应当选择为社会的进步出力,因为当前社会对我们需求良多,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需要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在什么地方都能做出贡献。 李廉水校长还向技术经济与管理系赠送了三十周年纪念礼品。校友讲话后,全体出席者再次起立合唱,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校歌的旋律中圆满结束。 背景信息:清华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 清华经管学院在1979年秋季学期招收第一届硕士生时设立技术经济专业。在朱镕基教授、傅家骥教授、叶焕庭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清华经管在技术经济与管理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技术经济专业在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全国该专业第一批),1988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该专业全国唯一),2002 年和2007年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点。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所属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2003 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评估中获全国第一。 三十年间,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培养博士100余人,硕士学生与MBA学生1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条战线,其中既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地区的领导者,也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还有著名企业的管理者和杰出的创业者。三十年间,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把握国际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致力于运用国际通行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丰富的、有生命力的管理实践案例展开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既有理论贡献、也有现实作用的研究成果。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也因此在国内学术界长期领风气之先,近年来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