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简讯 2010年6月 总第三期
返回首页

与院长共品下午茶系列活动

   “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始于2002年,开始时是由经管学生会外联办主办的,后来改由各教学项目独立组织,每学期分别进行。

下午茶活动旨在通过组织经管同学与院长、老师进行小规模的面对面交流,在共品茶点的轻松氛围中为师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学院领导、老师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声、需求与困惑,并帮他们树立志向,指引方向,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五月,本科、经济学双学位与国际MBA项目分别举行了院长下午茶活动。

钱颖一院长与本科生及经双学生共品下午茶

与同学们探讨本科通识教育

 

    2010514日下午,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和经济学双学位本科生的“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相继在舜德楼咖啡厅举行。近50名本科生与经双学生来到现场,与钱颖一院长深入交流。

     每学期的下午茶活动中,除回答同学提问外,钱院长往往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14日的活动中,钱院长首先回顾了去年本科下午茶的主题,即“老清华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并随即表示,这一次他愿在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讨论会的背景下,与同学们分享他关于本科教学,尤其是本科通识教育的思考。

钱颖一院长与同学们交流

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

   “你们中有多少人知道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两场下午茶活动中,钱院长均以同一个问题破题。在看见只有少数学生举手后,他谈起了20103月迈克尔·桑德尔在复旦大学举行讲座时的情景,这位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讲授了哈佛“最受欢迎本科通识课程”——“正义(Justice)”。钱院长以此为契机,批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就业、重眼前”现象,随即阐述了本科通识教育在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方面的重要意义。

??? 钱院长说,在专业课程方面,国内高等学府并不弱于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密度更强。那么,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在哪些方面?钱院长认为,国内高等院校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第一是通识教育,即国内所说的“素质教育”基础薄弱;第二是以研究、问题与实践为导向的小范围授课欠缺。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近在眼前的就业”

为了阐述通识教育的意义,钱院长在两场下午茶中均援引了《2009年哈佛大学本科教育计划》中关于通识教育价值的描述。他引述道:“通识教育是人类存在的思想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成就,而大学是人们成年后唯一一个不受时间与个人生活制约,自由求学的阶段,学生应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积累造福一生的收益。这样的学习不是为了近在眼前的就业,不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世界的固有认识,而是通过自我反思与批判性思维颠覆成见,探寻表象下的本质,开拓思维,让年轻人经历从困惑迷茫到更明确地把握自我的过程。”

 

一流学府要培养真正杰出的人才

在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中,一个问题反复出现:为什么有提法认为中国缺乏杰出创新人才?钱院长认为,要培养杰出创新人才,要修正着眼于近期成效的态度,眼光长远;同时,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至关重要。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学府,有责任在这些方面努力提高,将招收入校的优秀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杰出人才。

 

师生积极探讨各抒己见

    参加本次下午茶活动的还有副院长白重恩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陈剑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冬青教授、经济系副主任钟笑寒教授、以及教学办公室周光、裴宇红等老师。同学们与钱院长及上述老师展开讨论,发表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也提出了一些疑惑。

    在思考白重恩教授关于“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个性化发展?压力究竟来自哪些方面?”的问题时,同学们主要就学分绩的重要程度及其影响各抒己见,老师们也相应阐释了他们弱化学分绩作用的初衷。此外,同学们与院长交流讨论的问题还包括清华经管的创业机会与平台、学院内部的信息沟通、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推研标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清华校风对学生的影响等。

  

钱颖一院长与MBA学生共度“匹萨之夜”

    2010519日晚,清华经管学院“MBA匹萨之夜如约在舜德楼咖啡厅举行。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院长助理高建教授、MBA教育中心主任高旭东教授、常务副主任毛东辉老师、副主任云涛老师、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郦金梁教授、常务副主任石瑾老师、副主任刘雪茹老师、首席职业咨询师卫卉红老师等学院领导和项目负责老师与来自72009MBA班级的近40名学生代表就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活动开始后,钱颖一院长首先谈到了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的新版清华MBA改革,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新版MBA课程的设计思路。他鼓励在场同学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以帮助学院和MBA教育中心更好地改进新版MBA的课程设置,从而使同学们通过MBA课程收获更多。

钱颖一院长与MBA同学交流

    作为新版MBA全面实施后的第一个年级的学生,2009级的MBA同学们对新的MBA课程体系非常认可,特别是对秋季学期已经开出的“软课程”有较高的评价,对春季学期即将开始的“整合实践项目”也有很高的期待。全时班、国际班、在职班的多位同学也对本班的课程谈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已学课程的感受、课业压力、选修课安排等方面。同学们还谈到了暑期实习、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交流等问题。就此,钱颖一院长与各位老师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和解答,并就一些比较迫切的需求和建议,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职业发展是同学们非常关心的另一个问题。职业发展中心的各位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了答复。同时,钱颖一院长和各位老师也就同学们在实习就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期望和建议。三个小时后,匹萨之夜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同学们在畅快交流之余都还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着下次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匹萨之夜活动是清华MBA项目的传统节目,由MBA教育中心和MBA同学会共同组织,旨在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让MBA学生与学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老师近距离接触交流,帮助同学了解学院最新动态,也让同学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向学院表达MBA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感想和建议。MBA学生的匹萨之夜与本科生的下午茶和研究生的“咖啡时间”等活动同为清华经管学院的精品学生活动。

钱颖一院长与研究生共享咖啡时间

探讨研究生培养定位

    2010519日下午,清华经管学院研究生同学生的“与院长咖啡时间”活动在舜德一楼咖啡厅举行。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副院长白重恩教授,院党委副书记赵冬青教授,院教学办主任朱玉杰教授,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刘震老师和教学办杜波老师莅临现场,来自研究生各班的近30名研究生同学参加此次活动,与钱颖一院长和老师们深入交流。

    每学期的咖啡时间活动中,除回答同学提问外,钱院长往往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19日的活动中,钱院长首先针对同学们比较关心的硕士生项目的定位问题,给予了清晰的解答,钱院长指出他愿在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讨论会的背景下,与同学们分享他关于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硕士生项目定位问题的思考。

    钱院长首先简介了目前国家大的政策是硕士研究生应转向专业、应用方向。具体到经管学院,必然我们也是在这个大框架的指导之下,对硕士生培养进行相应的调整,把学院硕士生的培养方向分为三类:1、学术型: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两门学科的基础性很强,所以对这两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学术导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出国或在国内的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应用专业型:会计与金融这两门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学科、行业定义非常清晰,并且有一些系统的学科内知识。对这两个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应用专业型,以就业导向为主。3、应用综合型:战略、营销、人力资源和技术经济均属于大的企业管理学科,是综合型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对这些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就业导向。

    钱院长说,目前研究生项目定位正处在转型阶段,学院会对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整体思考。针对课程设置太分散的问题,白重恩副院长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我们的项目较小,理想的情况是开设足够多的课程,供大家选择。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以后会继续改善。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各位在场同学还与钱院长及各位在场的老师就保研过程、研究生出国交换、研究生就业以及清华与北大的风格等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师生之间不停的互动,使得现场的气氛非常轻松活跃。